马卢拉位于叙利亚西南部,属于大马士革乡村省,距离首都大马士革东北约56公里,海拔约1500米,坐落在崎岖的卡拉蒙山脉之中。
马卢拉名字的由来源于独特的地理位置,“马卢拉”在阿拉米语(也称阿拉姆语)中意为“入口”或“通道”的意思,指的是村庄所依靠的岩石裂缝入口。马卢拉的夏季气候温和,而冬季极为寒冷,常常降雪。
马卢拉的房屋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其房屋依山坡而建,以阶梯式分布在陡峭的岩壁上,位于一个狭窄的山谷入口处。马卢拉房屋呈阶梯状层层叠加,每一层的高度不超过一座房屋,使得屋顶成为上方房屋的通道。这种与山势完美融合的建筑风格,使马卢拉成为叙利亚最独特和最美丽的村庄之一,仿佛一个巨大的蜂巢悬挂在陡峭的岩壁上。
马卢拉历史悠久,考古证据表明至少在公元前一千年这里就已有人居住。古代时,它曾属于霍姆斯王国(Kingdom of Homs)的统治范围。在希腊化罗马时期,它被称为“塞琉古波利斯”( Seleucopolis),以塞琉古将军的名字命名。在拜占庭时代,它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从公元四世纪起成为一个主教区,并持续至十七世纪。马卢拉以其居民的虔诚信仰而闻名,宛如一座修道院之城,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在教堂和山洞中总回荡着祈祷声。
马卢拉的独特之处在于,除了阿拉伯语,当地居民一直保留着一种古老的口语阿拉米语,这种语言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据说曾被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使用。马卢拉的居民(包括基督徒和穆斯林)至今仍在日常生活和祈祷中使用,这座小镇宛如一个活生生的语言博物馆。如今,马卢拉是世界上极少数仍然使用这种古老语言的社区之一,附近的朱巴丁和巴哈村庄同样保留了这种语言。这种珍贵的文化遗产使马卢拉享誉全球,被认为是最古老、最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1999年,马卢拉及其周边地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以表彰其卓越的文化和自然价值。
玛尔泰克拉修道院(Monastery of Mar Takla)是马卢拉最著名的宗教地标之一,供奉着圣徒泰克拉的遗骸。泰克拉被认为是基督教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殉道者,她是塞琉古王朝一位王子的女儿,同时也是圣保罗的弟子。据传说,泰克拉在公元一世纪皈依基督教,并将一生奉献给传教工作。这一举动激怒了她的异教家庭,他们追捕她并判处她死刑。泰克拉逃亡至马卢拉的山中,并躲藏在一个洞穴中。相传,在士兵追捕她时,她向神祈求帮助,奇迹发生了,山体裂开,形成了一条狭窄的通道,让她成功逃脱,而追捕者无法继续追赶。此后,泰克拉在这个洞穴中修行,直到去世。至今,人们仍然可以看到她曾居住和去世的洞穴,它位于修道院的上方。修道院建于这个神圣之地,以纪念泰克拉。自基督教兴起以来,这里一直是朝圣者的目的地,象征着圣洁与修行生活。
玛尔泰克拉修道院依山而建,景色壮丽,而其附近有一处泉水,被信徒视为神圣之水,用于祈福和精神治疗。如今,这座修道院由一群女性修女(玛尔泰克拉修女会)管理,她们负责修道院的日常事务,并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他们前来祈求圣徒泰克拉的庇佑。每年9月24日,在泰克拉的纪念日,修道院和整个马卢拉镇都会迎来大批朝圣者到圣地祷告,共同缅怀泰克拉。
圣谢尔吉乌斯与巴克胡斯修道院(The Monastery of Saints Sergius and Bacchus)位于马卢拉的一座岩石山坡上,是叙利亚最古老的修道院之一,历史可追溯至公元4世纪。修道院建在一座古代异教神庙的遗址上,反映了该地区从异教信仰向基督教转变的早期历史。修道院以圣谢尔吉乌斯与圣巴克胡斯命名,他们是两位罗马士兵,具有叙利亚血统,公元297年因拒绝放弃基督信仰而在皇帝马西米安(Maximian)统治时期殉道。修道院至今仍保留着其古老的历史风貌,其中包括一座简朴的拜占庭风格教堂,内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基督教祭坛之一。自修道院建立以来,它一直作为宗教场所持续使用,使其更具神圣与历史价值。修道院还收藏了一批珍贵的中世纪圣像,其中一些被认为是该地区最古老的艺术品之一。
如今,圣谢尔吉乌斯修道院隶属于天主教(梅尔基特希腊礼教会),而圣泰克拉修道院则属于安提阿东正教会,这反映了马卢拉地区的宗教多样性。此外,修道院庭院可以俯瞰马卢拉小镇和周围峡谷的壮丽景色,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欣赏自然风光,并在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圣地祈祷。
马卢拉以一条狭窄的山间通道“玛尔泰克拉峡谷”而闻名。这是一条天然裂缝,穿越山体,将两侧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蜿蜒狭窄的路径。峡谷将村庄分为两部分,其底部流淌着一股小泉水,在雨季水量增加,而在夏季几乎干涸。当地居民和游客习惯于饮用这股泉水,并相信它具有治愈和净化的神圣功效,这是民间信仰的一部分。在某些地段,这条通道仅有几米宽,被高耸的岩壁夹峙,使得穿行其中成为一次独特的自然与心灵体验。玛尔泰克拉峡谷也与圣徒泰克拉的传说紧密相连。据说,这道神奇的裂缝是神意所赐,为了拯救泰克拉免受罗马士兵追捕而裂开,让她安全地穿越到山的另一侧,而追兵则被阻挡在原地,无法继续追赶。
马卢拉周围的群山中分布着众多天然洞穴和岩石洞窟,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考古价值。其中一些洞穴在古代曾作为人类居所,考古证据表明,在马卢拉属于霍姆斯王国时期,这些洞穴就已有人居住。另一些洞穴则在希腊和罗马时期被用作墓葬,山体中雕刻的拜占庭陵墓表明该地区早期基督教社群的存在。
随着公元4世纪东方修道主义的兴起,许多洞穴成为修士隐居的庙宇,供奉行苦行和祈祷之用。修士们在岩石中开凿了小房间(称为修行室),通常位于极难到达的地方,只能徒步或攀爬进入。这些古老的修道洞穴至今仍然清晰可见,展现出自然壮丽与信仰深度交织的独特景观。这些洞窟承载着横跨数千年的历史,从古代时期经过罗马与拜占庭时代,一直延续至今。它们不仅见证了马卢拉文明和宗教的变迁,也象征着这片土地自古以来作为祈祷与精神修行之地的不朽神圣性。
马卢拉以其深厚的宗教传统和独特的节庆仪式而闻名,融合了基督教遗产与当地民俗文化。每年,镇上的居民以及来自叙利亚各地乃至国外的游客都会聚集在这里,庆祝多个宗教节日。其中最重要的之一是圣十字架升天节(圣十字架节)。每年9月14日,马卢拉都会庆祝这一节日,以纪念圣海伦娜发现真正十字架的历史,这一事件可追溯至近17个世纪前。在这一天,马卢拉的山巅和广场上会点燃熊熊篝火,象征着纪念这一神圣发现,整个小镇在火光和十字架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教堂的钟声回荡在山谷之间。镇上的年轻人被称为“十字架青年”,他们负责收集木柴,并在东部和西部山峰上竖立巨大的十字架,准备在节日前夜点燃。第二天早晨,一场盛大的宗教游行穿行于马卢拉的古老街道,由神职人员带领,居民们用阿拉伯语和古老的阿拉米语吟唱赞美诗,颂扬十字架,纪念圣海伦娜及其子君士坦丁皇帝,他曾宣布基督信仰的合法化。
每年,马卢拉的圣十字架节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信徒前来朝圣,这是叙利亚规模最大的同类庆典。篝火和十字架升起的传统世代相传,唯一的中断发生在战乱时期,当武装团体占领该镇时。然而,自2014年这些武装势力被驱逐后,每年9月,信仰的火焰再次点亮马卢拉的群山,照耀着这座历史悠久的圣地。
每年9月24日,马卢拉都会庆祝圣泰克拉节,以纪念其守护圣徒玛尔泰克拉,她的精神遗产深深植根于这座小镇的历史之中。在玛尔泰克拉修道院,人们举行祈祷和弥撒仪式,信徒们从各地前来朝圣,瞻仰她的遗骨,并饮用修道院的圣水,以求祝福。
除了宗教仪式外,当地还保留着一些传统活动,例如分发印有圣徒名字的祝福面包。庆典的最后,人们在修道院广场上举行灵修晚会,吟唱古老的圣歌,为节日画上圆满的句号。
复活节是马卢拉最重要的基督教节日,与全球基督徒共同庆祝。节日前的准备包括四旬斋和圣周的仪式,而马卢拉的复活节庆典则以庄重氛围和独特的社会传统而闻名。在棕枝主日,街道和广场会装饰上橄榄枝和鲜花,午夜的复活节弥撒钟声响彻教堂,宣告基督的复活。当地居民用阿拉伯语和古老的语言互相祝福,许多人仍然使用传统的问候语,如“Mshiho Qam”(基督复活了),而对方则回应“Bitharutho Qam”(他确实复活了),这是东正教教堂的传统。在当地日常交流中,普遍使用“Qam Haqqan Qam”作为复活节问候语。
此外,居民们保留着染彩蛋的习俗,使用天然染料为鸡蛋上色,并将其分发,象征基督的复活。家庭还会制作马卢拉特色的复活节传统菜肴和甜点。这些地方习俗赋予复活节独特的风味,展现了马卢拉古老文化、民间传统与宗教仪式的完美融合。
马卢拉是叙利亚宗教和谐共存的典范。尽管这里以基督徒(主要是希腊东正教和希腊天主教)为主,但也有少数穆斯林居民,其中大多数为逊尼派。基督徒和穆斯林共享同一种文化认同,并共同为他们悠久的历史遗产感到自豪。当地的古老语言一直是他们之间的纽带,无论信仰如何,所有居民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并在歌曲、谚语和口述传统中传承这一文化。这种共存关系体现在穆斯林和基督徒彼此参与对方的节庆和传统中。例如,一些穆斯林居民会在圣十字架节期间,与基督徒一起点燃蜡烛,前往玛尔泰克拉修道院表达敬意,尊重这位圣徒在当地的精神地位。同样,许多穆斯林也会前往圣泰克拉的圣地祈求祝福或履行誓愿,就像基督徒一样。而基督徒则在斋月和开斋节等穆斯林节日中,表达祝贺并与穆斯林邻居共同庆祝。
这种彼此尊重的文化交流,加深了马卢拉居民之间的情谊,使这座小镇成为宗教与文化和谐的象征。在这里,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友爱的氛围中共存,邻里关系和亲情始终凌驾于一切之上。
马卢拉并未能幸免于2011年爆发的叙利亚战争带来的破坏。2013年,这座小镇经历了一场悲剧,其历史文化遗产和居民的安全均受到了严重威胁。2013年9月初,极端武装组织渗透并占领了马卢拉的部分地区。在这场相对短暂(数月)的占领期间,马卢拉的文化遗产遭受了严重破坏,武装分子几乎摧毁了镇上所有的基督教圣地,他们砸毁雕像,推倒玛尔泰克拉修道院圆顶上的十字架,焚烧圣像和教堂书籍,并洗劫了圣谢尔吉乌斯教堂的历史文物。此外,居民的房屋、商铺以及本就有限的基础设施也遭到严重破坏。绝大多数居民被迫逃离家园,约有3000名马卢拉居民逃往安全地区,留下了他们的房屋和财产。在这场动荡中,多名镇民被武装分子杀害或绑架,给当地社区留下了深刻的创伤。其中,最震惊叙利亚及国际社会的事件之一是2013年12月,13名修女在玛尔泰克拉修道院被武装分子劫持,并押送至附近的耶卜鲁德镇。经过区域调解,她们最终于2014年3月获释。
2014年4月,在地方部队的支持下,叙利亚军队重新夺回马卢拉,并将武装分子驱逐出镇。尽管马卢拉遭受了严重破坏,但重建工作迅速展开,政府、当地居民以及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组织共同努力,推动修复工程的实施。修复工程首先重点关注历史悠久的修道院和教堂,致力于修补建筑结构损毁,并尽可能按照原始风格恢复被破坏的部分。被摧毁的十字架和宗教标志得以重新竖立,而部分被盗的圣像在找到后也被送回原位。到2018年,大部分废墟已被清理,玛卢拉约90%的受损建筑得到修复。城镇的街道与修道院重新焕发生机。在玛尔泰克拉修道院,修女们恢复了日常的宗教活动,并再次迎接来自各地的朝圣者。到访马卢拉的游客目睹了重建工作的最后阶段——工人们粉刷墙壁、修复古老民居的屋顶、重新铺设电力系统,并进行最后的修缮,使马卢拉逐步恢复往日的风貌。
战争和居民流离失所的影响,引发了专家和文化保护人士对马卢拉古老语言存续的担忧。2013年,大多数家庭被迫迁离,导致这种语言的使用一度减少,并破坏了长期以来维系其传承的封闭环境。此外,马卢拉原本设立的一所致力于向儿童和年轻人传授祖先语言的语言教学机构在战乱期间被迫关闭。然而,随着居民的回归,语言复兴工作在教会和文化机构的支持下得以恢复。当地学校重新开设了语言课程,并举办文化活动,鼓励年轻一代使用母语,学习其传统圣歌。同时,旅居海外的马卢拉人也积极参与保护文化的行动。
这些多方面的努力,确保了马卢拉的独特传统不会因战争的磨难而消失。几年后,当地的教堂钟声再次响起,儿童们重新用这门古老语言诵念《主祷文》,再现了基督当年所说的祷告。这一幕象征着文化与文明对抗破坏力量的胜利。
马卢拉在中东宗教与文化旅游版图中占据独特地位。由于其深厚的历史与宗教背景、罕见的语言遗产以及壮丽的自然景观,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自1999年以来,马卢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作为具有全球文化价值的历史遗址。该镇被认为是独特的文化景观,展示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互动。马卢拉体现了人类传统聚落如何适应崎岖的地形,其房屋与教堂直接雕刻在岩石中,与自然融为一体。此外,马卢拉与世界宗教文化遗产紧密相连,因为它仍然保留着基督时代的语言,使其成为教科文组织文化评定标准中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有些人形容前往马卢拉的旅程为“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游客在漫步于其狭窄巷道时,仿佛回到了基督教初期,耳边回响着古老的语言。宗教旅游是马卢拉最主要的吸引力,基督徒朝圣者以及来自其他信仰的游客纷纷前来,瞻仰圣地并在这些历史悠久的教堂中祈祷,据说这些圣地曾被圣徒到访或赐福。游客在马卢拉能体验一场独特的精神之旅,他们可以参加以古代语言诵读的弥撒,或在一座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岩石教堂中,聆听神父用古老的语言诵念《主祷文》。此外,语言学家和研究者也纷纷来到马卢拉,探索其独特的古代方言,甚至有人称这里是一个“活的语言实验室”,致力于保护一门濒临消失的语言。
游客可以漫步于壮丽的玛尔泰克拉峡谷,或攀登周围山丘,欣赏整个小镇被群山环抱的全景。此外,附近的古老洞穴也是探险胜地,游客可以在那里发现历史铭文和独特的岩石景观。
随着当地安全形势的改善,旅游业正在逐步恢复。自2018年以来,国内外旅游团陆续回归,部分民宿和小型旅馆重新开放,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叙利亚旅游部正与国际组织合作,积极推广马卢拉,将其打造为一个融合神圣历史与自然美景的独特文化旅游胜地。
马卢拉不仅仅是一座地图上的小镇,它是一扇通往基督教历史与古老语言的窗户,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活生生的见证。尽管经历了重重困难,马卢拉依然坚韧不屈,守护着自己的宗教和文化遗产,成为所有渴望探索世界上最古老、最美丽历史古镇的旅行者的向往之地。